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的库布其沙漠,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横跨内蒙古三旗。过去,不仅当地民众要忍受漫天黄沙飞扬之苦,也因为沙漠距离北京最近,被称为“悬在首都头上的一壶沙”。
“过去我们搞沙漠治理,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整体治理效果不错,但没有产业就没有后劲。”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委书记奇·达楞太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沙漠里既有土地,又有光资源,所以通过光伏治沙,建设“沙漠经济先导区”将沙漠资源有效利用成了治沙的有效路径。
2017年11月份,当地总投资37.5亿元的光伏领跑基地一期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得到国家能源局批准,并于12月10日实现一次性全容量并网发电。2019年6月份,国家能源局确定内蒙古达拉特、吉林白城、江苏泗洪3个基地为第三期光伏发电领跑奖励激励基地,每个基地奖励激励规模为50万千瓦。达拉特旗光伏发电领跑奖励激励基地项目建成后,将与一期项目连成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发电基地和世界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产业协同使得光伏发电和治沙获得双赢。2019年8月18日,内蒙古达拉特旗政府网站发布了“达拉特旗光伏发电领跑奖励激励基地2019年竞争优选申报企业信息公示表”,其中,最低申报电价为0.24元/千瓦时,这一价格已远低于当地火电标杆电价,刷新国内光伏发电报价的新纪录。
记者了解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规划建设的首要原则,形成沙漠治理、生态修复、生态经济、沙漠产业多位一体、治用并行、平衡发展的发展体系。
该基地还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作为核心关键,把发展光伏产业与沙漠有机农业、沙漠风情旅游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放大基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取“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草(药)”的方式,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
当前,库布其光能环沙漠乐园旅游项目总投资已达7.6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44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150万人,实现产值4亿元。此外,通过“林光互补”生态修复工程,将经济林养护项目承包给当地农牧民,同时通过沙漠旅游、光伏板保洁、物业服务等可吸纳就业1200人,人均增收4200元。
奇·达楞太告诉记者,光伏项目推进沙漠治理是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具体措施。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控制好农业、养殖业对水体的污染;另一方面在于沙漠的治理,防止沙化扩大对黄河生态造成影响。(记者 王轶辰)
来源:人民网——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