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
冬天到了,天气也愈发寒冷,人体的整个新陈代谢也变慢,身体健康更应得到重视,那么,关于冬季养生该注意些什么呢?鼎格小编与您分享冬季起居养生12原则。
1、喝温开水
早上喝杯温开水,水到之处都能冲得“干干净净”,帮肠胃、肝肾减负,不但能缓解便秘,降低脑血栓、心肌梗塞的发病率,还能帮你有效吸收早餐。因此,清晨起床,一定记得喝1杯温开水。
2、室温恒定
首先室温应保持恒定。如果室温过低,人感觉冷,则容易伤人体阳气。温度过高则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活动易外感风寒。所以,室温应保持在18℃~22℃之间为好。
3、穿衣适温
冬季着装要注意与人体直接接触的衣服的“微气候”状况,并不是穿衣越厚越保暖。切忌将衣服、靴子紧紧地“捆”在身上、脚上,这样不仅不会达到保暖的效果,反而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冬季的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室内外温差太大,人体因难以适应而容易诱发感冒等病症。冬季御寒的重点是双脚,脚是全身气血运行的重要部位,而且离地面最近,最易受寒,俗话说“暖人先暖脚”。
4、早睡晚起
寒冷的冬季,白昼逐渐缩短,黑夜逐渐延长。此时可以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作息应逐渐调整为“早睡晚起”,早点上床睡觉,如果时间允许,待到阳光照耀时起床**,在此时节,寒冷阴邪是最大的养生“杀手”,对本身就阳气偏弱的老年人来说,如果起床或晨练过早,很容易受到寒邪侵袭,受凉引发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甚至诱发心绞痛、脑卒中等疾病的意外发生。
5、温水刷牙
人的牙齿适宜在35~36.5℃的口腔温度下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经常给牙齿以骤冷骤热的刺激,则可能导致牙龈出血、牙龈痉挛或其它牙病的发生。科学家通过研究认为,用温水刷牙有利于牙齿的健康。35℃左右的温水是一种良性的口腔保护剂,用这样的水漱口,既利牙齿,也利咽喉和舌头,还利于清除口腔里的细菌和食物残渣,会使人产生一种清爽、舒服的口感。
6、冷水洗脸
冬天天气寒冷,冷水洗脸的刺激是较为强烈的,这种刺激还会使面部,尤其是鼻腔内的血管收缩。但冷水的刺激消失后,这些血管又迅速扩张起来,这一张一弛,即是一种良好的血管体操,它对血管的弹性和鼻腔黏膜的耐寒力是个很好的锻炼,如此便可大大提高呼吸道与血管神经方面抵御疾病的能力。坚持用冷水洗脸,不仅可以锻炼坚强的意志,提高抗寒能力,同时可预防感冒,并对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有一定防治作用。
7、温水洗澡
冬季少洗澡多保湿,可避免乏脂性湿疹。洗澡时尽量用温水,避免过烫。一般油性皮肤的人在冬季一周洗两次澡即可,干性皮肤的人一周洗一次澡为佳,**少用或不用肥皂、沐浴露等,洗完澡后要擦保湿霜。
8、常晒太阳
冬天里晒太阳,对增加人体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提高造血功能,调节中枢神经,增强人体各部位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均大有益处。特别是对防治儿童佝偻病和成人骨质疏松症,都有着非常好的疗养效果。
9、夜忌憋尿
冬季气候寒冷,有的人冬夜就寝后因怕冷而长时间憋尿。憋尿是一种不良习惯,最直接的危害是导致尿路感染。因为憋尿影响了正常的规律的排尿过程,尿液滞留在膀胱过久,会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再者,憋尿后膀胱内压力增高,细菌易沿着输尿管上行,引起肾盂肾炎。
10、热水泡脚
我国有一句古话:“热水洗脚,胜吃补药。”人体的足部穴位很多,在热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络,加速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冻疮、足部静脉曲张的患者。
11、睡勿蒙头
睡觉时人的呼吸道可排出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149种,皮肤毛孔可排出171种化学物质。即使是健康人,一个晚上也可通过呼吸、咳嗽等排出细菌、病毒近百亿个。如果头埋进被窝里,就极易感染这些有害物质和致病菌,诱发呼吸道炎症、皮肤疾病等;患有气管炎,肺部疾病,心脏病的青年人,切忌蒙头睡觉,不然会加重病情。
12、通风散气
天气寒冷,很多人不愿开门开窗,加之现在家庭安装的空调越来越多。在空调房间内,往往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空气流通不良。同时,室内外温差较大,还可能易造成包括流感在内的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因此,需定期打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的滋生。但是冬季雾霾频发,室外空气污染严重,建议安装新风系统,还室内一个清新洁净的呼吸空间。